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海的那边,是...

江山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活在天宝十四年最新章节!

    第214章 大海的那边,是...

    在夏季到来后,颜季明办公的地方就从书房改到了院子里。

    几个婆娘在另外的院子里搓麻将,新罗婢偶尔会停下手里的事,给魏王端来一碗冰饮子。

    麻将自然是魏王教的,当他结束一天的工作打算去看看她们在做什么的时候,一进去就听到满院子的麻将声,还以为自己成了民国的军阀。

    里面坐着的几个“姨太太”看都没看他,聚精会神盯着手里的牌,新罗婢倒是想站起来,颜季明摆摆手,站在她身后看了一会儿。

    “胡了!”

    “给钱给钱。”

    李十三娘平素是很文静的,这时候得意的像是孔雀,就差把尾巴翘上天了,她看到颜季明站在旁边,脸当即一红,绞尽脑汁挤出来一句话:“吃了吗?”

    “早饭是你亲手端给我的。”

    颜季明无奈的笑了笑。

    “你们玩,不用管我。”

    “阿珂。”

    他喊了一声公主,后者放下手里的牌跟出来,三缺一没法玩,另外三个女人只好坐在那看着他们的背影,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昨夜你从宫里回来的时候遇到刺客了?”

    听到这,公主就有些心虚了,但还是点点头。

    “但是,刺客要杀的,好像不是我。”

    随行保护公主的有几名万花密探,刺客们在黑暗中胡乱放箭,射倒了两人,就匆匆逃离了现场。

    颜季明又问了几句,便让公主回去了,临走前,颜季明喊住公主,笑道:“养好身子。”

    “我知道了。”

    公主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一时间脸庞火烧似的红了起来。

    魏王的王妃都还没怀上,她一嫁进门,王府就对外宣布了公主怀有身孕的消息,向整个洛阳以及河北河南宣布了魏王有后的消息。

    大婚还没开始的时候,颜季明就派人去平原请父亲和叔父两人来洛阳,两人虽然答应了,但路途遥远,两人又都老迈,直到大婚结束后都还在路上。

    “快点快点,就等你了。”

    三个女人看到公主走进来的时候就来了精神,李十三娘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到公主的一刹那,眼神有些黯然。

    但很快,她又恢复了高兴的样子,陪她们玩闹。

    听着院子里的欢声笑语,颜季明看向沈青,轻声道:

    “半个月了,还没查出什么?”

    “这些...刺客,来路太杂了些。”

    沈青感觉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低头道:“消息是确凿无误的,这些刺客有奚人、突厥人、吐蕃人、倭人...额,还有些游侠儿,应该是受人所雇,专门来洛阳干这事的。”

    “那他们为什么一门心思地对着万花动手?”

    大概是这些日子里万花抄家灭族的勾当干的太多了吧...

    沈青暗暗想到。

    其实抛开那些刺客的出身、面貌不谈,审讯过后,他们一般都会老实招供,说自己是收了钱,专门来找某某某报仇的。

    抄家灭族也并不彻底,总有逃出去的,或者是家族出事的时候人在外地的,熟人或者是其他家族偷偷传过来一点消息,让他们吓得立刻把自己的头埋进沙子里。

    在鸵鸟似自欺欺人的隐藏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头抬起来,发觉万花并没有找过来把自己一网打尽。

    有些人从此隐姓埋名,但还有一些人,则想着复仇。

    等魏王中毒的消息传出来后,他们欢欣鼓舞,以为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加残酷的清理。

    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被魏王盯上了,想要直接刺杀魏王的激进分子大多死在了洛阳,现在剩下的人算是平和一些,想要复仇的目标也并不是魏王,而是替他动手抄家灭族的那伙人——万花。

    雇佣些不要命的刺客来,杀了这些走狗出口气,然后就远走高飞。

    当然,也有纯粹是脑子坏了的,被人蛊惑来杀人,还以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

    颜季明一开始觉得自己看到了大唐江湖的一角,觉得有趣,但随着第一个万花密探死在暗箭之下后,他腻烦了这种无聊的游戏。

    “刺杀,实在是最上不得台面的一种手段。”

    他无奈道。

    听到他说的话,崔佑甫放下手里的笔,认真道:“臣倒是想恭喜大王。”

    “喜从何来?”

    “正因为上不得台面,所以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

    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只能用这种手段来威胁您了。”

    “之前河北的卡税、断粮、民变,还有在河南之前爆发的几次民乱,也都是如此。”

    崔佑甫出身名家,自然也就更清楚自家的这些手段。

    世家门阀为什么像是顽疾一般无法祛除?

    他们动用的手段其实都很光明正大,但绝对足够恶心。

    税收不上来,难道真的是百姓敢硬着头皮不交税?

    断粮了,那收上来的粮食进了谁家的粮仓?

    至于民乱,颜季明无论前后出于什么心思,都是尽可能地施行仁政善待百姓,后者之中出几个奇葩仇视他倒也说得过去,可难道大部分人都看不明白的善意?

    魏王很讨厌自己住的地方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昨夜之后。

    他们对着自己来还好,但要是对着自己身边人下手,那真就是防不胜防了。

    处理完这些琐事,他离开魏王府,打算去巡视一下新建成的市舶司。

    这个衙门是新建立的,在大部分人还摸不清这地方是用来干什么的时候,颜季明就已经迅速把一批已经培养好的官吏安插到了各个要害岗位上。

    魏王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它挂好了牌子,当这个官衙运作起来的时候,那些后知后觉的人才发现,这里面油水大的吓人。

    唐代开元年间,其实已经出现了市舶司,大约在广州一带沿海城市才有,几乎都是由节度使兼领,或者是由朝廷另外派人过去主持,职能其实也差不多。

    始于唐,盛于宋。

    但在有唐一代,市舶使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外国商船,征收关税,同时,他们代表朝廷,因此可以优先垄断收购珍贵商品货物,也就是替皇家搜罗奇珍异宝,谓之“收市”。

    “收市”得来的商品,称为“官市场”,紧接着要上交中央少府监以供皇室之需。

    这也算是开了个头,总归是正儿八经地设立了规章制度,但要是从全局来看,这样的衙门无法起到太多推动作用。

    河北的手工业已经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二十四郡内较为贫穷落后的地方,大多被官府鼓励兴办实业。

    这时候的人当然没有什么超前意识,只知道这样做不仅能得到温饱,而且勤劳肯干的话,几年内甚至能达到富足的水平。

    其实除了烧瓷和防治,畜牧业也是较好下手的,河北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但颜季明担忧古代的疫病,在牲口集中的地方,一旦爆发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现代畜牧业遭遇各种疫病尚且容易血本无归,遑论这时候。

    河北已有的那些专门蓄养牛羊战马的地方被保留下来,不少百姓在官衙的号召下自愿前往饶乐都督府境内,获得了大片土地,但是被规定只能用来蓄养牲口。

    颜季明认为自己当前所要依靠的依然只能是小农经济,也就是要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河北境内的手工业是他当初为了敛财大量建立起来的,但效果却格外好。

    在河南的时候,他则是要求世家豪族让出吞并的土地,让更多的百姓拥有田地,让他们主动大量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至于说这个过程中有谁不愿意,但自然就只能被碾碎。

    手段确实有些粗暴,也会引起不良后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暴力机关的帮助下,政令推行的很快。

    世家豪族们只有选择顺从或是死,这里面没有什么温情可讲。

    而颜季明也并不是一味剥削他们,他让出了利益,允许世家子弟有正常渠道进入官场和正常晋升,同时只要他们愿意,那些土地也不是无偿割让的;在给出土地后,官衙会算给价钱,或者是指定某些产业,将其作为交换。

    大量的财产、土地、产业、地契的交割,都需要官衙的公证,官吏短缺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同时缺的还有大量懂理财的官员。

    唐初有一项制度,就是给予各地官府一定数量的钱财和土地,让官府去放贷,从中得利。

    但正因为理财不善、经营无能,只不过几十年后,大量地方官府的钱财和土地就被挥霍一空,大多被各地豪族给兼并了过去。

    颜季明可以把一群只知道大谈圣贤书的蠢书生送到官位上填补空缺,是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更习惯有那么一个青天大老爷在上面坐着,恭恭敬敬地听他们教诲。

    而那些书生要做的,也不过就是看看文书,做出简单的批注和签字、盖印,按时上交汇报文书,能够正常处理治下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就算一旦有灾情,王府已经下发了专门的小册子,按照册子上的要求做就是了。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严格限制地方官府的自主行为,禁止地方官府大部分的经济操作。

    以上全部做到,不管你脑子有多轴有多死板,就已经算是善政了。

    毕竟不可能一下子冒出那么些智商高情商也高的官吏。

    李萼培养出的官吏已经被抽调的差不多了,他不得不带着一帮小白从头开始学习理财。

    好在刘晏这边也算理财好手,有他在,颜季明只需要偶尔看看财报和账簿,查看有没有不正常的地方即可。

    “市舶司内的海船,还在建造中,至少今年之内,是没法拿出来用的。”

    刘晏走在颜季明身前,步子迈的很快,颜季明习惯了漫步,有时候不得不小跑才能跟上。

    他一边走一边介绍,指着远处的洛水,沉声道:“其实这儿不适合建立市舶司。”

    洛水是河南漕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魏王的设想来看,他最终想打造的是海运商路,刘晏对此不置可否,但明确指出这儿不可能当做海船的落脚点。

    颜季明站在远处看那几艘还是半成品的巨大海船,一股难闻的漆味远远传来,让他忍不住皱起眉头。

    “我知道,所以建立在这的市舶司,主要管的是漕运事务。等培养出一批官吏后,我会在广陵、吴郡一带设立新的市舶司,专门管海路。”

    一只纸船被折叠出来,随即放到水面上,摇摇晃晃地顺着水流前进,但没过多久,它的全身就被打湿,整个沉没下去。

    刘晏看着魏王孩子气的举动也有些好笑,两人间沉默了一会儿,他忍不住问道:“现在漕运不是挺好的吗,您为什么要急着弄海路呢?”

    颜季明没有立刻回答,看着又一艘纸船沉下去,他缓缓道:“你知道倭国的遣唐使么?”

    “知道些。”

    刘晏回答道:“常年都来大唐的那批倭人使者,最喜欢看到什么就问什么。”

    “蕞尔小国,尚且知道向外求知,开拓眼界,而我也认为,大唐的未来,不仅限于在这脚下。”

    他索性在洛水旁坐下,不紧不慢地说:

    “控制西域,大唐固然得到了大片的疆域,震慑外族,但为此付出的精力和代价也是巨大,就比如这次,朝廷才经历过战乱,内部尚且不稳,就急着要去安定西域,这不,被吐蕃找到了可趁之机。

    但要是朝廷不去管西域,吐蕃就可顺势将手伸入陇右。

    这是两头为难的事。

    但在海上,现在不会有回纥,不会有吐蕃...”

    “但是,汪洋浩荡,比兵戈更为无情。”

    刘晏平静道:

    “臣曾在书中看过对东海的记载,那并不是人力可以利用的。”

    “不是利用。”

    颜季明这次捡了一块石子,随手砸入水面,溅起一捧水花。

    “是征服。”

    刘晏摇摇头,但看到颜季明的眼神时,他意识到魏王并没有说笑。

    “金山银山见过吗?”

    “一年三熟的稻见过吗?”

    “浑身发黑的农具见过吗?”

    “亩产上千斤的番薯和玉米见过吗?”

    他站起身,意味深长地拍了拍刘晏的肩膀。

    “大海的另一头,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