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难道他们中有奸细

妃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穿成太后只想咸鱼最新章节!

    之前只是局部放开,现在是全面放开。

    跑商的商户,只要愿意做这类生意,都能拿到货。

    但是暂时不能出云昭交易。

    而且,有规定的价值范围,无论跑多远,不得高于某个价格。

    觉得有赚头就做,没赚头就不做。

    不得不说,自从盐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后,之前暗地里集结的一些盐帮势力是被迫解散了。

    其中可没少八大家的份子钱。

    他们掌控的盐渠道,怎么也做不到朝廷那般便宜,哪里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与此同时,柳芸放开了海禁。

    扶持各地造船业的发展。

    云昭不是没有造船业,毕竟有那么多运河呢!

    只不过战船的研究几乎荒废了。

    朝廷政策一变,各地的造船业都在井喷式的发展。

    纷纷加班加点的制造船只,准备出海捞金。

    云昭开国一百年是没有海禁的,海上的发展也比较繁荣。

    后来,有一任皇帝时,无良官员和商户联手常年欺压渔民,不仅压价海货,还逼着渔民下海捞珍珠,采摘珊瑚等珍贵海产。

    可想而知,那些年死了不少人,治安非常混乱。

    压迫剥削到极致,加上发生了海啸的天灾,就引发了灾民暴动。

    为了解决根本问题,当时的皇帝就下了禁海令。

    非常彻底的那种,不允许任何人私自出海,也不允许个人大量的海货交易。

    所以,当初柳家给柳芸送了好几箱好货,里面的珍珠都是上好的新鲜货,都是哪儿来的?

    很多东西杜绝不了,海边讨生活的老百姓日子只会越发艰难。

    当然咯,海禁,只是不允许私人的一些大动作。

    但是能拿到官府的批文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

    只不过回岸后需要上缴的税异常重,久而久之,出海的人少了,造船业也得不到太大的发展。

    可不得不说,有海禁的这些年,沿海城市的治安好了很多,就是生活水平比较低,老百姓过得艰苦。

    海禁一开,不少大胆的都起了出海的心思。

    就算不一定能去到别的大陆,可海禁这么多年的海上资源被养得异常丰富,肯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柳芸自然鼓励海边的渔民光明正大的出海,然后正常交易。

    别再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交易,卖不到什么银子,还非常危险。

    造船业都荒废了,很多老百姓只能一直使用缝缝补补的旧船,在茫茫无际的海上岂有安全可言?

    总之,关于海上贸易,柳芸伙同重臣出台了不少具体的细则。

    保证了老百姓交易的价格,也派了不少年轻有干劲的官员去海边城池执行新政策。

    同时,还公布了晒盐之法,让闲赋在家的老弱病残劳动力也能增添一些进项。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柳芸的人之前准备了一年多才能满足云昭的市场所需,等夏季到来,老百姓能够晒盐卖给官家。

    整个云昭的盐市才健康,才彻底盘活了。

    光靠她的人制盐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然后,柳芸还让人将不少新奇高产的种子发了下去。

    领养肉食牛羊等家禽的政策也在整个云昭推行。

    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原本就对太皇太后敬仰的老百姓,越发感激尊重。

    云昭各地,不少人家都自发的给太皇太后立了长生牌,每日三拜九叩的,可虔诚了。

    朝廷的政策多,需要落实也要人力。

    这时候众人才发现,当初六扇门成立就清理全国刑狱竟然还附带了其他的效果。

    那时候每个地方至少有一个六扇门的捕快办案,以至于各地衙门都有了六扇门的眼线。

    所以,哪些地方施行了新政策,哪些地方没当回事儿,柳芸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柳芸立刻派了大大小小的钦差巡抚,全皇朝巡视。

    发现阳奉阴违的,从重处置,杀鸡儆猴,绝不姑息。

    很多官员不料上面的人来得这么快,猝不及防就中招了。

    从重处理,大多全家流放,三代以内不许参加科考。

    老百姓倒是没什么想法,欢天喜地的迎接新政策,未来的好日子肉眼可见。

    倒是官场中的大小官员噤若寒蝉,觉得太皇太后手段真狠,略显残暴。

    当然,没人敢嚼舌根。

    柳芸有技能,自然知道有些人怎么议论的,她倒是不太在乎。

    之前的官场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吗?

    最好的官,都是得过且过的那种,手段不狠一点,再好的政策也落实不下去。

    过年的时候才拿了她的福利,这些官还不干事儿回报一下她,留着有什么用?

    官场经过柳芸明里暗里的好几次清洗,有了不少的空缺。

    沈丞相和吏部忙里忙外的将新进进士和往届科举遗留的进士给安排下去。

    接受了社会毒打的往届进士被突降的馅儿饼砸中,一个个都非常惊喜,正气还有,还多了一丝稳重谨慎。

    新一批进士则正是壮志凌云的时候,激情上任,两批人马相辅相成,给整个皇朝注入了新活力。

    清理了一波不干实事的地方官员,官府终于像个样子。

    颁布的新政策终于逐步落实。

    唯一想呕血的只有八大家。

    他们就想趁着新皇登基没多久,掀开皇室的丑闻。

    顺便将刚封的长公主给搞臭了,多管齐下,皇室的名声将一落千丈。

    他们已经算到太皇太后唯一的女儿名声臭了,到时候别的皇朝来求和亲,十有八九百官都能逼得太皇太后将公主远嫁了。

    要说他们图什么?

    呵呵,八大家送了八位嫡女进宫,结果被糟蹋成那样,诸位家主都想让太后尝尝女儿被人践踏的滋味。

    当然图太皇太后心塞,还图能将这老妇给气死了最好。

    结果,他们还没将公主引去善尼寺,还没大肆宣扬这丑闻,善尼寺居然起火了。

    更离谱的是,那火就像长了眼睛一样。

    烧死了主事人和一众知情人。

    新人全都没事儿?

    这里面要是没猫腻,他们能把脑袋摘下来当球踢。

    可他们糊涂的是,太皇太后到底啥时候知道善尼寺事情的?

    如果早就知道了,为什么现在才处理善尼寺?

    按照他们的想法,太皇太后对这种事情不能忍才是,怎么还会留着?

    可既然留了,为何又突然动手了?

    这逻辑不通啊!

    所以,太皇太后更大可能是才知道的,那是怎么知道的呢?

    他们行动这般隐蔽,太皇太后突然知道不说,还提前出手毁灭了一些证据。

    难道他们这方有奸细?

    【啊,这几天真是冷死了,大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