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证明自己

费尔南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绝品鉴宝师最新章节!

    可以说,没有姚广孝在“靖难之役”前后的谋划,朱棣绝对取不了天下,当不了皇帝,而是像其它藩王一样,不是郁郁寡欢渡过后半辈子,就是被秘密处死。

    靖难之役中,当时的明朝天子朱允炆拥兵百万,而朱棣却只有数万亲兵,当然都是精兵。但明朝其它的军队,也都很精锐,力量对比之悬殊,在当时其它藩王眼中,只能用以卵击石来考量。

    可就是这数万精兵,在僧道衍的策划下,却用极短的时间便击垮朱允炆的百万雄兵,剑指帝都南京城,杀得朱允炆大败亏虚,丢盔卸甲,仓皇逃出帝都,生死不明。

    当然,朱允炆生不生死不死的,对聚宝阁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另一件事情。

    邵光说到这里顿了顿,见林艳等人一个个迷惑不解,但并没有出言打扰他,便继续说下去。

    朱棣与僧道衍的关系亦师亦友,他对于姚广孝提出的任何要求从未拒绝,可朱棣还是燕王时,僧道衍已经是庆寿寺主持,朱棣当了皇上后,僧道衍还是原来的庆寿寺主持,这就不得不令人深思了。

    僧道衍帮朱棣取得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却依然做他的和尚,你要说他淡泊名利,估计也没几个人相信,因为他学的就是屠龙术,一生志向就是平定天下,是入世之学而不是出世之道。

    合理的事实应该是僧道衍功高震主,树大招风,他太厉害了,所以朱棣怕了,怕他随便再找个藩王,又来一次颠覆天下,朱棣不是朱允文,可是当了皇帝后的朱棣不得不防,所以僧道衍被软禁了。

    僧道衍身边有一个小僧,曾以“青山”为号,但是由于不谙军阵,也不喜权谋,在以天下为棋局的英雄眼中,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只是此人恰恰擅长笔墨丹青,他跟随在僧道衍身边数十年,从幼年到晚年,直到僧道衍快要死的那几年,突然消失,不知所踪了。

    “故事说完了,想必大家都有所领悟,我认为,此画正是僧道衍身边的青山侍者所著,也就是你们所熟知的‘青山道人’,并且是他于1410到1420年间的画作。”邵光说完,手握拳头,用力的一挥,语气非常肯定。

    邵光话音刚落。

    安德文顿时冷笑连连。

    他是外国人,注定了不太理解华夏的历史,他是个保安,则注定了他对古董不可能有精深的理解。

    他粗浅的汉语知识,只觉得邵光讲的这个故事完全是乱弹琴,出言讥讽道:“如果像你这样也能鉴别古董,那《故事会》杂志的编辑肯定是最厉害的古董专家了。”

    邵光鄙夷的看了安德文一眼,懒得和他斗嘴,而是直接指着古画,开口道:

    “首先从款印上来看,这副画的上款写着‘赠师斯道’,并不是说赠给‘师斯道’这个人,而是赠给师傅‘斯道’,‘斯道’正是僧道衍的表字,号‘逃虚子’;

    “下款是‘天南余年重九敬制’,‘天南’谐音‘天难’,靖难之役既是大明皇朝的是天子之难,也是大明百姓头顶上的天大灾难;

    “‘天南’还意指天朝的南方,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僧道衍被变相囚禁庆寿寺,青山道人离开僧道衍南行,恢复本名;

    “‘余年’便是后面几年的意思,至于‘重九敬制’则更好理解,是青山道人在重阳节前后绘制的画作;

    “最下面是名章‘青山流水’,青山道人使用最广的标志性印章;

    “画的四角分别有‘梅兰竹菊’的印章,这四种印章使用之人不少,但是这种风格却是青山道人独有,这一点周老和李老应该很清楚。”

    周青山和李天良沉默地点点头,实际上,在邵光说完那个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后,他们已经心中有数,基本上确定这幅画是真迹,青山道人送给师傅僧道衍的作品,只是还有几个疑惑未解。

    得到周青山和李天良的肯定,邵光终于松了一口气,他鉴宝有别于他人,乃是首先直观的断真伪,然后再寻找证据,这种方法直指本源,事半功倍,却也只适合于邵光自己,以及修炼了“金眼诀”的八臂道人。

    邵光接着说道:“画上还有另外两个印章,也都是大有来历,左侧偏下的方形小印,是解缙的印,解缙解缙永乐才子,曾被誉为大明朝第一才子,官至内阁首辅,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可惜性格太直,为同僚所忌,后来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被下狱,杀死后被埋于雪地,另外一个印章酷似船型,乃是当时第一大太监,也是朱棣面前的宠臣,更是在后世鼎鼎有名的航海家郑和的印章,传闻郑和七下西洋,目的是为了通商和寻查朱允文的下落,但至少明面上的旗帜是通商,通商肯定携带大明朝的珍品,这幅画上面解缙和郑和的印章,则表明了此画的收藏传承脉络。”

    邵光所说的证据,支持了李天良的观点,他兴奋的补充道:“邵先生的意思是说,青山道人作此画送给恩主僧道衍,但是后来却落入首辅解缙府中,后来解缙身死,此画辗转被郑和获得,原本是拿去通商,但是后来却被郑和私藏下来?”

    邵光笑道:“郑和是不是私藏此画,已经难以考证,需要结合其它的信息,能够确定的是它曾经过郑和之手,不过,如果此画是从国内获得,那十有**是郑和爱惜此画,私自留下,如果此画是从国外买来,便表明郑和把画卖出去了。”

    唐河插言道:“这画是我从一个捐客手里得到消息,在西南昆阳的一个农村里买回来,据卖画的人所言,乃是祖传之宝。”

    邵光点头道:“如此说来,基本可以肯定是郑和获得后,传给后代,至于为什么说是‘基本’,大家都能够理解。”

    李天良和周青山听的连连点头,鉴宝说的是历史,任何官方记录都有可能掺假,这种没有明确记录的传承脉络,自然只能说基本属实。

    周青山的观点被邵光驳斥,但他是大家,心胸宽广,只要你是就事论事,找出证据,他输的心服口服,也输的神清气爽,毕竟这画如果是真迹,聚宝阁买下它绝对大赚。

    李天良和周青山为什么争起来,面红耳赤,原因不是真假之争,而是双方都无法合理的解释画上的矛盾之举。

    这时候,周青山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严肃道:“那么,此画的画风和青山道人迥异,又该如何解释呢?”

    邵光笑了笑,回答道:“这一点正是我刚才所讲的故事里面,青山道人在独自南下离开恩主之前,画风清朗激烈,所以喜欢画青山绿水,但是他跟着僧道衍亲身经历靖难之役,尸横遍野,然后又亲眼见到朱棣登基之后,对僧道衍鸟尽弓藏,但僧道衍都没有什么反抗的表示,青山道人更加不可能有反抗,他的画风因此渐渐变得恬淡悠远,后来他隐居岭南,画风空灵,此画应该是青山道人就有风格开始进化,但新风格尚未完全成形,精神压抑那段时间里的转型之作,所以才在画上展示出如此多的矛盾,这正好也是他心中矛盾的外露啊!”

    众人听到这里,基本上已经认可邵光的鉴定,周青山和李天良如释重负,冰释前嫌,看向邵光的目光里面,透出欣赏。

    而唐河和安德文则盯着古画,目光则变得异常热切,唐河知道自己立功了。

    安德文虽然听得不怎么清楚,可是至少明白一件事情,这是真画,而且价值非凡,意味着他的藏宝库里面,又增添一件极品。

    要知道聚宝阁的藏宝库,安全主管正是保安部经理安德文。

    只是唐河和安德文的目光从古画转向邵光时,却有了不同。

    唐河眼中有淡淡的敬佩和感激之色,没有邵光,这画尽管最终依然会被鉴定为真迹,并且可能会被买下来,但肯定不会如此快的有结果,从而耽搁了对它的真正估值。

    聚宝阁的鉴定技术部,主要负责鉴定古董的真假,出具证据,但不负责具体的市场估值,估价工作由市场运营部负责,参考鉴定技术部的意见,结合国际国内古董市场的供求关系,考虑收藏的热潮,估算出古董的卖出价格。

    但是安德文看向邵光的目光,则是恨之入骨,邵光表现的越抢眼,他就越是寝食难安。

    林艳长呼一口气,深感自己把邵光叫回来是正确的选择,她自己都没有发决,内心里已经对邵光产生了一种难以言传的热情和信任,仿佛无论任何困难,只要邵光出马,必定马到功成。

    周青山暗暗点头,他注意到邵光刚开始说话很狂妄,态度嚣张,但是鉴宝的时候,脸上却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神态诚恳,吐词清晰,语速不快不慢,这一点非常难得,表明邵光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

    有才的人,就有狂妄的资本。

    会议室里在做的人,谁不曾狂妄?